今日荐书|4-13
雨巷少年子真 11月前

今日荐书|4-13
《梁晓声文集﹒中篇小说(套装共九册)》
《现代人小丛书(套装共9册)》
《中国十八省府1910》
《乌江引》
《如何成为优秀的大脑饲养员》
《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星空邮局》

《现代人小丛书(套装共9册)》
内容介绍 
画地为牢
莱辛回望20世纪,回顾她这一生,看到的是一系列大型群众事件、情绪的舞动、狂热的党派热情连绵起伏。这些事情的不断上演使我们无法理性思考。
在本书中,莱辛阐述了作为人类的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如何频繁地受到人类野蛮本能的控制?心理学的进展和科技的进步又如何被专家们利用,变成施加在我们身上的诡计?我们如何沦为群体意识的囚徒,一再重复党同伐异的历史?
透过分享她的生命经验、政治生活、思想历程,以及对于社会的敏锐观察,结合最新的心理学实验、有趣的历史掌故,莱辛为这个分裂的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世界和自身的可能性。
现代性的隐忧:需要被挽救的本真理想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现代性可以用高贵,也可以用可悲来刻画。只有怀抱本真理想才能给予我们未加歪曲的洞察力,去透视我们需要奋起应付其最伟大的挑战的时代。
历史的回归:21世纪的冲突、迁徙和地缘政治
20世纪80年代末,弗朗西斯·福山曾提出自由民主可能是“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并导致“历史的终结”。四分之一个世纪后,本书作者珍妮弗·韦尔什立足国际局势最新变化,回应并反驳了福山的这一著名论点。韦尔什指出,21世纪的世界并未如福山所预言的一般,成为自由民主的开放世界;战争与难民、政治与经济的国际角力、贫富不均与社会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本书促使读者重新审视自由民主的历史,并引导读者思考以下问题:如果历史正在回归,它具有怎样的当下特色?人们正如何使用历史?自由民主是否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如何促进自由民主的发展?
必要的幻觉:民主社会中的思想控制
在《必要的幻觉》中,乔姆斯基以美国大型媒体为例,系统梳理了资本主义政治系统中大众媒介的表现及其运行逻辑,指出其如何借由微妙的报道和阐释技巧,制造出民主与中立性的幻象。这些隐秘的意识形态控制手段软性遏制了公众对权力的干涉,进而在民主形式表面未受破坏的遮羞布下,剥夺了民主政治机构的实际权责。书中,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宣传模型,并引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诸多国际大事件——越战、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中美洲政党斗争——的相关报道,对施用双标、创制“新语”、操纵言论议程的种种手段逐一举证说明。有必要指出的是,新闻研究机构和知识分子群体在其中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乔姆斯基期望通过他的媒介批评分析,增强公民在文化上的自我防卫,也呼吁媒体为公民提供更具实质意义的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途径,为更深入的民主打下基础。
偿还:债务和财富的阴暗面
“债务”是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债务问题的研究,可以影响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讲述故事以及规范社交关系。阿特伍德在本书中深入地探讨了债务这个古老而核心的话题,将其置于宗教、文学和社会结构的层面进行研究。我们所欠下的“债务”作为一个最具活力的隐喻意象,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想象中。
本书精辟而妙趣横生地分析了处于我们的文化、观念、经济、生态,甚至未来生活中的“偿还”。所有讨论都不是以枯燥的、学术性的形式呈现的,而是不着痕迹地以“阿特伍德式”的方式编织在一起。
技术的真相
技术是什么?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技术的进步是否让世界更加美好?在本书中,厄休拉·富兰克林为我们揭开了技术的真实面貌。在富兰克林看来,技术远不是齿轮与传输器的总和,而是一个系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改变了我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还强迫我们重新定义力量与责任的概念。与传统上的技术解放人类的观念不同,富兰克林认为技术从未像它允诺的那样解放劳动力,而且很可能将我们引向一个命运未卜的未来。通过将技术视作一种实践、一种催化剂、一种媒介,以及最重要的,一种体制,富兰克林全方位地展示了我们生活中的技术,以及技术带来的服从文化。
效率崇拜
数世纪以来,效率一直是公共舆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古希腊人眼中,它是政治和社会运转的方式;工业革命早期,亚当·斯密将其视作提升生产力的强劲动力;时至今日,它则被奉为公共生活的首要目标,公民对其痴迷到了近乎迷信的程度。从赤贫社区到富裕阶层,从私人生活到公共生活,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被对效率的疯狂崇拜主导了。在关于重要公共产品的激烈讨论中,效率成了推进政治议程的重要代码;在面对无法兼顾的情况时,它帮助公民和政府做出取舍。后工业社会究竟有何特质,能赋予效率如此显要的地位?效率对我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追求效率?
国际关系学家贾尼丝·格罗斯·斯坦直面后工业社会的这一迷局,通过与公民利益休戚相关的公共教育和全民医疗保健这两个窗口,披露各个领域对效率滥用的现象;在国民安全的重大课题面前,她大胆质疑,进而破除了对效率的迷信。
无意识的文明
法团主义曾作为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基础而臭名昭著,但它并未随着法西斯的溃败而灰飞烟灭。本书作者提醒我们,我们仍生活在一个法团主义社会中,民主政体仅仅是其软装饰,合法性与专家或利益群体同在:在数以万计的公共和私有的法人团体中,我们作为一个顺从者而存在,卸下对社会的责任,跳入顺从者所喜爱的无意识状态,去拥抱每种意识形态都会提供的被动的必然性。
从文化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经济领域,索尔全方位勾勒了一种落入法团主义之手而不自知的文明:权力的语言如何被设计来阻止交流?个体的合法性怎样被否定和破坏?市场、技术、全球化和金融如何被牢牢掌握在管理阶层手中?技术官僚管理和技术官僚投机把我们拖入了怎样的危机?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索尔使我们对意识形态的操控保持警醒,并提供了一种抵制从众性、被动性和必然性的可能。
培养想象
文学有何用?能否帮助揭穿变得虚伪的日常修辞?如何以文学批评的方式,识破广告营造的幻觉?弗莱认为,面对满是幻象的现实世界,唯有想象能让我们从中脱身,而通过阅读文学,可以培养长期以来饱受饥饿、以虚影为食的想象。
从荷马、贺拉斯到莎士比亚、拜伦,再到马克·吐温、W. H. 奥登,弗莱纵横古今世界文学,为我们揭示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母题,讲解包括象征、隐喻在内的各种文学手法,谈论阅读文学的意义和技巧,以及如何将受过滋养的想象运用于日常生活。本书既是弗莱对于“文学之用”的深刻解读,也是其原型批评理论的极简入门指南。

《梁晓声文集﹒中篇小说(套装共九册)》
内容简介
《梁晓声文集(中篇小说 套装共9册)》尽可能全地收录梁晓声创作的中篇小说,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发掘人性本源,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全貌、社会的缩影以及人性的深刻内省。
套装内容包括《今夜有暴风雪》、《父亲》、《又是中秋》、《疲惫的人》、《钳工王》、《沉默权》、《婉的大学》等中篇小说。

《如何成为优秀的大脑饲养员》
作者:丽莎·莫斯考尼
内容简介
大脑,这个令我们体味到酸甜苦辣、酥麻咸鲜的黑匣子,其实也会饿会渴。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它也期待着大自然的珍馐的呵护,但除此之外,它还有自己独特的需求。我们虽然理智上认可大脑比肌肉和脂肪更重要,却很少考虑为了大脑我们应该吃什么。
丽莎·莫斯考尼博士从脑科学、微生物组和营养基因组学等多种深奥的专业领域出发,整合了数百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和自己的独家成果,用一种浅显有趣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食物计划建议,还带来了各种你一定想知道的知识,比如关于麸质和菌群,科学界又有哪些新的见解?世界各地的饮食模式有何可借鉴之处,她的家乡意大利又有哪些独特的健脑餐?以及如何在周末简单快速地准备好下一周的健脑美食。

《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作者:何淑珍
内容简介
一本中国版的《人生果实》,借由蔡澜的插画师苏美璐的母亲-何淑珍女士思念已逝丈夫的42封书信,探索深藏于时间长河中的爱情瑰宝。生活中细碎的点滴经历,一年四季的万千景致,生前庭园栽植的小树,经由何淑珍的笔端都成了53年爱情不可磨灭的见证。本书给我们还原了一段不被时间改变、不因时空转换的纯粹的爱情故事,这在当今时代、当今世界尤其显得珍贵与震撼。

《星空邮局》
作者:金鱼酱
内容简介
丈夫小忽患癌去世,三口之家变成两个人,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金鱼酱用文字和绘画记录下,她和儿子的日常。
“妈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爸爸必须去忽忽星球吗?”
“因为爸爸肚子里的小怪兽们太坏了,它们把爸爸的能量球全部都吸走了,所以爸爸就飞回忽忽星球去补充能量了。”
“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我停顿了几秒钟,因为花生第一次这样反问我。
“花生啊,妈妈告诉你,爸爸没办法回来了,但是花生长大以后,可以去看望爸爸。花生也可以像妈妈一样给爸爸写信。你知道吗?爸爸时常会去忽忽星球的星空邮局,去看看有没有人给他寄信。”
……
送给每一个爱过、哭过、失去过的人,愿这本书能照亮你生命旅程中前行的路。

《乌江引》
作者:庞贝
内容简介
于浩瀚史料中探幽发微,在解密文献中展开想象。遥远而隐秘的岁月,由此呈现出另一个传奇。
毛泽东曾说:“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当年的中革军委二局,曾经有这样一些密码破译者。
行走在自己的队伍里,他们的身份不为人知。无尽的时光深处,依然有他们青春的身影。

《中国十八省府1910》
作者:威廉·埃德加·盖洛
内容简介
《中国十八省府》作者威廉·埃德加·盖洛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曾四次到中国长途旅行,对中国的长江、长城、十八省府和五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盖洛敏锐地意识到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社会大变局的前夜,故而在1911年前对中国内地的十八省府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盖洛注意考察和记录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新变化。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初清朝灭亡前夕真实的社会图景。盖洛还大量收集中国的地方史志资料,对各省府的历史掌故进行介绍,并和西方城市发展作对比。
书中共收录141张照片,共游览了19座城市。
「今日荐书|4-13」


点击链接保存,或者复制本段内容,打开「阿里云盘」APP ,无需下载极速在线查看,视频原画倍速播放。

最新回复 (0)
返回